日前肺炎個案回落,也許有人會稍微疏忽,也屬人之常情。但近日起新冠肺炎(俗:武漢肺炎)的個案再度飆升,很有可能會再次爆發社區感染!所謂「病從口入」,你以為戴了 口罩 就100%安全了嗎?如果忽略了以下事項,病毒很可能會找上門!大家一定要加倍注意,好好保護自己。

延伸閱讀
>>>>2020 KKday 防疫手冊 美食直送上門多選擇
>>>>【DIY玩樂】DIY手作又食又玩 抗疫居家不無聊

一、口罩要遮蓋好口鼻,保持「密封」

口罩
(source: pixabay)

戴口罩時一定要讓外科口罩緊貼面部:拉開口罩,將金屬條靠鼻向內按壓;確保口罩覆蓋鼻子及下巴。若不完全掩蓋口鼻,會讓病毒有機會進入。所以千萬不要怕悶焗,而把口罩拉到鼻孔下;也不要脫下口罩說話,只會失去戴它的意義。

二、分清口罩的正反面

若混淆了口罩的正反面,除了降低效用外,皮膚亦有機會因接觸到有色面的顏料,而出現敏感狀況。坊間對口罩的正反面的辨別方法眾說紛紜。事實上,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的指引,其實只需謹記以下兩點:

  • 一般雙色口罩,配戴時有顏色的一面向外,淺色一面向內;
  • 如果是全白色/全黑色等的同色口罩,就以金屬條朝外凸出的一面為外面。
  • 三、配戴合乎規格認証及合適的口罩

    台灣 口罩
    飛沫一般直徑大於5微米;而新冠病毒顆粒直徑約為0.125微米,十分細小。所以並不是每一種口罩都能有效阻隔飛沫和細菌,在選擇和購買口罩時,一定要好好選擇【合乎規格認証的外科口罩】包裝上印有「PFE」、「 BFE 」或「VFE」的口罩為最佳,代表口罩已通過規格認證,能阻隔最小0.1- 3微米的微粒。字母後面會寫上多少百分比,為95%以上。數值愈高表示愈有效防範細微粒子。

    外科口罩指最常見的,有三層過濾層、呈風琴面的口罩。以下兩種口罩對於防疫則沒有效果 – (1) 棉布口罩或花粉口罩:僅能過濾較大顆粒,避免鼻孔骯髒、預防花粉敏感等用途。(2)活性碳口罩:作用是吸附異味、有機氣體及毒性粉塵等,適合騎機車、噴灑農藥時使用。不具殺菌功能,未必能有效阻隔小分子的飛沫和細菌。

    四、口罩內部,也不能接觸

    如果要短暫地脫下口罩,請使用口罩保護封套,或用紙巾包好!
    不少人會為了方便而直接把口罩拉至下巴,然後進食。事實上這種做法十分錯誤!由於街外的病毒、細菌也會黏附到下巴以下的身體表面,若把口罩拉下至下巴,便會把口罩內部也污染了,再戴上時就滿是細菌了。同樣道理,若把口罩拉至上眼,亦會把細菌及病毒經內層磨擦,傳至眼內,大大增加感染機會。

    五、 脫口罩時勿亂踫、亂放

    佩戴口罩後,應避免觸摸口罩。若必須觸摸,則在觸摸前、後都要徹底潔手。不少人在外十分小心,但在脫口罩時卻一時疏忽,這些不良習慣卻很可能增加感染風險!

  • 口罩隨便放桌上。桌上就沾上了病毒細菌,別人再觸踫桌子會怎樣?
  • 放口袋,一會兒再用。這樣口袋及其他東西就沾染上病毒細菌了!
  • 揉一揉,丟進垃圾桶。這樣手部就接觸到口罩表面了。
  • 正確的脫口罩方式:

  • 脫下口罩前應先清潔雙手。
  • 用手解開橡皮筋或綁繩,不要接觸口罩表面,因表面可能已沾染病菌。
  • 抓住橡皮筋或綁繩,將口罩直接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。
  • 丟棄後馬上再次洗手。
  • 六、不要戴有氣閥的口罩。

    N95等口罩十分安全,但由於它的密封效果非常好,總讓人呼吸不太暢順。所以,不時見到路上有人配戴方便呼吸的有氣閥款式,口罩的正面配有一個小小的塑膠閥。
    對使用者來說,簡直是兩全其美,但其實這種口罩十分「自私」!因為氣閥僅能過濾使用者吸入的空氣,但無法阻隔呼出的空氣。因此,如果使用者不幸是未有病癥的帶菌者,呼吸時口罩無法阻隔病菌進入空氣,周圍的人就很有可能會被感染。

    KKday 推介 BFE>99% 台灣製口罩>>>台灣製造|健康天使三層醫用口罩(直送香港)
    KKday 推介 BFE>99% 台灣製口罩>>>台灣製造|南六三層結構醫療防護口罩(直送香港)